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Yangian Y(sl3)的一类单权模

    吴笑仪;谭易兰;徐森荣;

    给定了李代数sl_3的一类权空间维数均为1的权模V(s,λ_1,λ_2),通过赋值态射ev_a:Y(sl_3)→U(sl_3)得到的Yangian Y(sl_3)模记为V(s,λ_1,λ_2,a).假设V是Y(sl_3)的一类权空间维数均为1的单权模,并且作为U(sl_3)模时V同构于某个V(s,λ_1,λ_2),证明了V的模结构由参数s,λ_1,λ_2,a完全确定.

    2025年03期 v.5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An型丛代数几何实现的一个应用

    张宝金;唐孝敏;

    对一个三角剖分赋予箭图并给出η型丛代数的几何实现,证明了这个箭图的变异与三角剖分的变异可交换.给出了A_n型丛代数的正根集合与其箭图的连通子图集之间的一个双射,并将这个丛代数的非初始丛变量映为另一个有限A型丛代数.

    2025年03期 v.57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东北地区人口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余诗洋;张晶晶;魏坤;赵杰;郭艳东;范猛;

    通过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人口动态变化模型,揭示了影响东北地区人口规模的关键因子,提出了改善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的对策.结果表明,生育率的峰值、育龄妇女比例和生育意愿的提升对人口规模有显著促进作用,实施生育补贴政策、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改革对人口恢复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为东北地区人口规模的演化规律给予理论支撑,从人口发展视角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3期 v.57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1K]
  • 微分形式代数上的仿射联络

    王爽;王勇;

    定义了微分形式代数上的半对称度量联络,计算该代数上的一些特殊的半对称度量联络,以及曲率张量和Ricci张量.研究了微分形式代数上的分布,得到其与半对称度量联络相关的Gauss-Codazzi-Ricci方程.讨论了微分形式代数上分布的Lie导数,并计算相应的曲率张量和Ricci张量.

    2025年03期 v.57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区间Ⅰ型删失数据下贝叶斯双层变量选择

    王纯杰;王晓航;梅文娟;王淑影;

    研究了区间删失数据下半参数变换模型的贝叶斯双层变量选择问题.构造半参数变换模型的似然函数得到后验似然,推导出每个参数的满条件后验分布并根据其能否写出具体的分布形式,分别采取Gibbs算法和M-H算法对参数进行抽样.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并且在小鼠胆管增生的实际数据中应用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025年03期 v.57 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基于分形理论的吉林省旅游规模结构研究

    李秀玲;董思雨;许佳玉;樊昊天;

    通过首位度指数、Zipf法则和差异度指数研究了吉林省近17年国内旅游规模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各年国内旅游规模结构的首位城市作用不突出,中等城市比较发育;吉林省国内旅游规模分布基本遵循Zipf法则,具有单分形的特征,呈不规则的Pareto模式,长春市和吉林市发挥“双核”作用;吉林省国内旅游规模的差异度呈下降趋势,其变化与Zipf维数的变化基本一致.

    2025年03期 v.57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基于自适应DBSCAN-LOF的污水处理过程数据清洗方法

    侯登云;南新元;李海龙;

    针对污水处理过程数据质量差、存在缺失和异常值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密度聚类和局部异常因子算法相结合的数据清洗方法.首先,基于自适应密度聚类(DBSCAN)确定数据的基本分布;其次,使用局部异常因子(LOF)算法剔除异常聚类和噪点;最后,用随机森林算法填补空缺值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结果表明,自适应DBSCAN-LOF算法提高了污水数据的质量,实现了污水处理过程数据的清洗.

    2025年03期 v.57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7K]
  • 非线性周期和纵横交叉融合改进的沙猫群算法

    周军;张英汉;郑兆烜;

    沙猫群算法(SCSO)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存在种群多样性差、收敛过早、迭代后期收敛速度慢以及全局寻优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非线性周期和纵横交叉融合改进的沙猫群算法(ISCSO).首先,利用SPM混沌映射进行种群初始化以获得更加均匀的分布;其次,引入非线性周期调整以更好地平衡局部收敛和全局寻优能力;最后,增加基于纵横交叉策略的繁衍与竞争阶段来提升算法在迭代后期的种群多样性,并通过竞争过程确保算法向更好的结果迭代.将ISCSO与其他5种算法在CEC2017测试集中进行相同基础参数的仿真实验,并比较函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及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表明,ISCSO的收敛性能和寻优能力均有显著优势.将该算法应用于极限学习机参数寻优问题,并进行电池健康状态估计,证明了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2025年03期 v.57 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4K]
  • 基于改进YOLOv7的轻量级红花检测方法

    郭翔羽;南新元;石天怡;蔡鑫;

    针对目前采摘机器人资源有限、视野有限与训练样本不平衡造成的复杂环境下红花错检和漏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7的轻量级红花检测模型.首先,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层构建轻量级骨干网络,减少识别过程中的冗余计算,提高了检测速度;其次,在特征提取与融合阶段提出轻量级特征处理D-MP模块,进一步降低网络计算量.同时,针对红花检测中易出现的错检漏检,设计了一种轻量级多尺度连接的特征提取与融合模块,改善细节特征丢失问题,提高不同尺度特征提取与融合能力;最后,使用Focal-DIOU损失函数优化因样本数不平衡造成的难分类与重叠边界框的回归问题,提高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3.4%,检测速度达到98.6 f/s,相比YOLOv7模型分别提升了3.8%和63.8%,同时运算量减少了58.1%,参数量下降了18.1%,减少对算力与电力的需求,便于模型部署与提高机器人作业时长.

    2025年03期 v.57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4K]
  • 基于YOLOv8n的隧道巡检机器人裂缝分类识别方法

    付正;马双宝;张亚鹏;秦乐达;

    针对传统隧道裂缝检测存在检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本文对YOLOv8n目标检测算法进行改进.引入CPCA注意力机制,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融合空间信息;通过引入大可分离卷积注意力的思想,改造空间金字塔池化,让模型更好地进行特征融合;采用轻量化的动态上采样DySample替换原网络的采集结构,提升图像处理的质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8n模型在训练集上的P,R和m_(AP@0.5)分别提高了7.3%,1.2%和4.1%,而权重文件仅为6.78 MB,可以应用于巡检机器人上进行目标检测任务.

    2025年03期 v.57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 基于词典增强的电信诈骗文本线索词提取模型

    周业勤;邱莉榕;张熙;

    针对电信诈骗文本中专有词汇过多导致的线索词提取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改进嵌入层结构的基于词典增强的文本线索词提取模型TLBERT,该模型利用电信诈骗领域的专有词汇,在提高线索词的识别性能和缓解词典增强导致的知识噪声方面具有较好的改进效果.采用树形结构将词典匹配词汇和主干序列进行关联,采用可见矩阵和Mask自注意力机制限制词典树中主干序列和词典匹配词汇之间的相互可见性.根据可见矩阵的值调整注意力权重,降低不直接相关的词典匹配词汇和主干序列之间的干扰,有效缓解知识噪声对性能的影响.本文在4个公共数据集OntoNotes、MSRA、Weibo、Resume以及电信诈骗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在一般任务和诈骗文本线索词提取任务上都具有良好的性能.在诈骗文本线索词提取任务中,准确率、召回率和调和平均值分别达到了94.12%、92.75%和93.43%,优于现有模型.

    2025年03期 v.57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 基于多尺度特征信息增强的息肉分割网络

    唐志翔;禹龙;田生伟;

    在医学图像处理中,息肉分割面临息肉形态变异、边界模糊等情况.因此,本文提出通道增强注意力模块(CEAM)与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MFFM).CEAM强化编码层与解码层特征交互,由学习注意力权重增强特征图相关通道,提升细粒度特征表征能力;MFFM融合不同扩张率分支特征,同步捕获息肉图像细节与全局信息,适配不同尺寸息肉特征处理.本文在4个公开息肉数据集进行大量实验,结果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分割效果更佳,性能优异.

    2025年03期 v.57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 吉林鸭绿江上游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李阳;李伟东;王海军;陈迪;郝燚;马振华;吴剑锋;连彤;

    2022—2023年,采用样线法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兽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调查中共记录兽类5目14科25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易危和近危物种各1种.调查相对遇见率最高的为马鹿(Cervus canadensis)和狍(Capreolus pygargus),分别为0.208%和0.163%;相对多度狍最高,为1.78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84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75;兽类物种数量与海拔变化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野猪(Sus scrofa)、狍、马鹿、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等主要物种种群数量与海拔变化不相关;紫貂(Martes zibellina)种群数量与海拔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果提示,加强有蹄类动物动态监测和保护,减少放牧干扰,对保护区意义重大.

    2025年03期 v.57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 近10年中俄原油管道沿线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

    慕天琪;杜阳;陈诗怡;朱道光;蔡体久;琚存勇;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的施工、运行与维护会对沿线森林生态系统带来干扰,致使局部生境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为了解工程建设10年后干扰区域内的植物群落情况,通过管道穿越的6种群落类型:越橘-兴安落叶松林群落、兴安杜鹃-兴安落叶松林群落、越橘-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群落、兴安杜鹃-白桦林群落、草类-白桦林群落、杜香-白桦林群落,采用样方法对干扰区域(管线上方)与相邻未受干扰区域(林内)的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利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之间管线上方的优势物种表现出趋同性,物种数量管线上方已接近林内水平,物种组成管线上方与林内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在灌木层中草类-白桦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指标管线上方显著低于林内(P<0.05),其他群落类型管线上方高于林内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草本层中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越橘-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群落、兴安杜鹃-白桦林群落以及杜香-白桦林群落的管线上方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状况已恢复至林内水平.经过10年的自然恢复,管线上方植物群落的物种演替是沿着正向演替的方向进行的;除草类-白桦林群落外,其他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灌木层中有所增长,在草本层中有所降低,但变化程度各有不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均有所增长且多达到显著程度(P<0.05);近10年植物多样性综合恢复率白桦林背景下的植物群落快于兴安落叶松林背景下的植物群落.

    2025年03期 v.57 11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培养基添加物对桦褐孔菌液体发酵产粗多糖的影响研究

    夏洪梅;范慧珍;刘雨婷;邸瑶;李凡;

    通过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玉米秸秆、Tween-80(表面活性剂)和油酸,探究了培养基添加物对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丝体生物量、粗多糖产量、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增加了菌丝体的生物量和粗多糖产量,而添加Tween-80或油酸后显著降低了菌丝体生物量,但对粗多糖产量影响较小.3种添加物均使获得的胞内粗多糖总糖含量降低,玉米秸秆添加后明显提高了粗多糖中糖醛酸的含量,油酸的添加导致胞外粗多糖的总糖含量大幅提高.所有添加物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粗多糖中葡萄糖的占比,降低了甘露糖和半乳糖的含量.相较于基础培养基,3种添加物使胞内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高,但胞外粗多糖的清除能力不变或稍有下降.添加玉米秸秆后获得的胞内粗多糖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的能力显著提高,3种添加物均使胞外粗多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能力显著增高.

    2025年03期 v.57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采用机器学习法筛选花鲈鱼中的鲜味肽及其与味觉受体的结合研究

    于霞;修孟雪;王松;邸可心;张馨可;

    采用基于机器学习Umami_YYDS(基于化学计量学的鲜味/苦味肽判断网页系统)和分子指纹聚类技术的2种方法,对花鲈鱼中的鲜味肽(能够产生鲜味的肽)进行了筛选与分类.通过对鲜味受体与不同类别鲜味肽的分子对接分析,探讨了各类鲜味肽对鲜味受体的结合偏好与相互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利用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资源,可搜集花鲈的全部蛋白质序列,数量达到3 406条;使用PeptideCutter模块进行模拟后可将花鲈的3 406条蛋白质水解为较小的肽段,主要是2肽和3肽;运用Umami_YYDS精确筛选出110个具有潜在鲜味活性的肽分子;110个鲜味肽分子又被分为3个主要的聚类群体,其中聚类2中的DVR(天冬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与3KS9受体的结合能量最低,表明DVR在结构上与受体的匹配度最高,可能产生更强的鲜味感.

    2025年03期 v.57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松嫩平原西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张安阳;田俊杰;彭雨石;李华朋;张伟健;于维霖;李健;

    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松嫩平原西部1990—202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评估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与时空分布.结果表明:耕地面积由1990年的47.11%增加至2020年的54.86%,建设用地从3.51%上升至2020年的3.97%,草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减少了6.55%和3.24%.在此期间土地利用类型频繁转化,且呈点状化分布,耕地显著扩展,导致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少,耕地重心从白城市以东逐渐向东北迁移,至2020年集中于白城市与大庆市边界,两地因土地和水资源优势成为新的农业核心区.

    2025年03期 v.57 13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2K]
  • 间歇进水连续回流抑制低温污泥膨胀方法研究

    张莹;王帆;么兴荣;郝鹏飞;李亚静;边德军;霍洪亮;

    为解决低温下改良A/A/O耦合流离生化工艺发生污泥膨胀,出现SVI(污泥容积指数)上升、MLSS(混合液污泥浓度)下降和污染物去除效率下降的情况,采取间歇进水、连续回流的方式抑制丝状菌繁殖、降低污泥膨胀率.试验分为2个工况运行,工况1为间停2 h,工况2为间停1 h,间停期间停止进水和曝气,污泥连续回流.结果表明:采取间停运行可以抑制污泥膨胀,SVI大幅度下降,通过间停阶段连续污泥回流,补充生化区生物量,增加反应器的污泥浓度,保证反应器正常运行,且调控期间污染物去除效率稳定,保证正常出水污染物浓度.采取间停1 h运行实现与间停2 h有相同的污泥回流效果,并提高了TN去除率.

    2025年03期 v.57 14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