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研究简报

  • 随机多种群竞争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李海红;李海霞;

    研究了随机Lotka-Volterra多种群竞争系统,通过构造新的随机微分方程和比较原理证明了系统在均值意义下的持久性,利用Feller检验方法得到系统的非持久性条件.

    2018年02期 v.50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一类三维货币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张勇;杨雪玲;舒永录;

    根据动力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一类三维连续金融动力系统的一些重要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如平衡点及其拓扑类型、正向不变集、吸引域、吸引子的性质等,给出了这类三维连续金融系统全局吸引集的解析表达式,并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些混沌动力学特性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各种金融政策的理解,该混沌系统可应用于控制工程、图像加密等领域中.

    2018年02期 v.50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Rota-Baxter 3-超代数的构造

    王波;刘贵来;魏竹;

    定义了超导子、Rota-Baxter 3-李超代数和Rota-Baxter李超三系,通过在这两个超代数上重新定义的偶三元线性映射,给出了利用映射性质构造新的Rota-Baxter 3-李超代数和Rota-Baxter李超三系的方法.

    2018年02期 v.5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关于δ-Jordan李三系的交换扩张

    李强;马丽丽;田巍;

    利用δ-Jordan李三系T与3-上圈构造了δ-Jordan李三系T■V,证明了两个δ-Jordan李三系的交换扩张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构造δ-Jordan李三系的3-上圈属于相同的上同调类.

    2018年02期 v.5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半群Q(F,k)的极大正则子半带

    阮海灯;游泰杰;赵平;

    设T(X)是X上的全变换半群且Y是X的子集,令F(X,Y)={α∈T(X)|Xα■Yα■Y}.当|Y|=n≥4,对2≤k≤n-1,研究了半群F(X,Y)的理想Q(F,k)={α∈F(X,Y)||im(α)|≤k},得到了它的极大正则子半带的完全分类.

    2018年02期 v.5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半正定极因子的扰动界

    涂媛媛;尚旭东;

    对广义极分解中半正定极因子的扰动界进行了研究,得到F范数以及2-范数下新的扰动界,与已知结果相比本文结果更优.

    2018年02期 v.50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模糊预李子代数与模糊Novikov子代数

    周鑫;汤建钢;

    引入了模糊预李子代数、模糊Novikov子代数和模糊邻接李子代数的概念,讨论了几类常见预李代数、Novikov代数的模糊结构,并分别给出了一类特殊的Novikov代数和一类可以诱导出Burgers方程的预李代数构成模糊代数结构的条件.

    2018年02期 v.50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一类带有食饵避难捕食-竞争扩散模型的定性分析

    刘晓慧;王静;

    主要研究了一类带有食饵避难捕食-竞争反应扩散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应用特征方程理论和Laypunov函数方法研究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运用拓扑度方法给出了非常值正稳态解的存在性.

    2018年02期 v.50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一类具有隔离效应的随机SIS传染病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赵春园;

    研究了具有饱和发生率和隔离效应的随机SIS(Susceptible Infective Susceptible)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首先,给出具有任意正初值的随机系统全局正解存在的唯一性.其次,当R0<1,白噪声强度较小时,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得出随机系统在确定性系统无病平衡点附近的渐进行为,说明疾病在此条件下将灭绝;当R0>1,且满足一定条件时,利用Hasminskii遍历理论得出随机系统存在遍历的平稳分布,这意味着疾病将持久流行.所得结果表明,环境白噪声对传统病系统的阈值具有重要影响.

    2018年02期 v.50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通货膨胀影响下时间一致的投资策略选择

    刘文强;邱力军;杨鹏;

    考虑了通货膨胀影响下时间一致的投资策略选择问题,运用随机控制的方法得到了时间一致的最优投资策略和相应值函数的显式解,并通过数值算例讨论了模型参数对时间一致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

    2018年02期 v.50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分数阶不确定Duffling混沌系统的终端滑模同步

    毛北行;周长芹;

    研究了不确定分数阶Duffling混沌系统的终端滑模同步,获得了分数阶不确定Duffling系统的主从系统取得滑模同步的充分条件,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结论的合理性.

    2018年02期 v.50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基于语义的聚焦爬虫算法研究

    孙红光;藏润强;姬传德;杨凤芹;冯国忠;

    针对现存的语义主题爬虫没有考虑主题意义的延伸、页面与主题的相似度计算模型存在的缺陷及主题词项细化过于苛刻导致返回结果较少等不足,采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对主题词项描述文档进行降维,改进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引入语义信息的相似度计算模型(SVSM),用SVSM计算文档和主题模型的相似度.从本体中获取该主题词项的上位词,构建主题上位词的主题模型,爬虫依据现有网络中的主题重新获取主题相关信息,提出语义聚焦爬虫(ESVSM),通过不同主题下多个爬虫进行实验对比,发现所提出的基于主题建模和上位词替换的ESVSM算法在收获率、相关网页数量和网页平均相关度中均优于其他算法,平均抓取精度达到85%.

    2018年02期 v.50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一种基于SV-NN的哈萨克语文本分类方法

    古丽娜孜·艾力木江;乎西旦·居马洪;孙铁利;梁义;

    根据哈萨克语语法规则设计实现哈萨克语文本的词干提取,完成哈萨克语文本的预处理.提出基于最近支持向量机的样本距离公式,结合SVM与KNN分类算法实现了哈萨克语文本的分类.结合构建的哈萨克语文本语料库的语料进行文本分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

    2018年02期 v.50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 结合全局信息的LIF模型图像分割方法

    刘晨;池涛;李丙春;张宗虎;

    针对LIF模型对初始轮廓敏感,CV模型对初始轮廓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且2种模型对噪声污染的图像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结果的问题,在原先模型能量函数基础上,构造新的能量拟合项,增强对噪声的抗噪性.采用新的CV模型,使用图像全局信息得到粗分割结果.以粗分割轮廓作为新的LIF模型的零水平集,利用图像局部信息得到精确分割结果.同时使用一种新的边缘检测算子,重新定义边缘停止函数,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抗噪性.实验结果表明,它比CV模型、LIF模型、Chen模型和Qi模型更具优势,具有更强的抗噪性.

    2018年02期 v.50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 基于方差稳定化和PPB加权最大似然估计的中子图像复原方法研究

    刘娜;乔双;孙佳宁;

    由于微观量子特性和随机性以及中子束注量率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统计涨落,致使中子图像存在比较强的噪声.由于这种噪声的统计分布符合泊松-高斯混合模型,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中子图像去噪方法.该方法结合了PPB加权最大似然估计算法与非线性方差稳定化变换,实现了中子图像的去噪复原,能够有效地抑制传统算法中的伪影现象并保证结果不失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稳健的复原结果.

    2018年02期 v.50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基于贪婪选择的半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研究

    王辉;张帆;李玉杰;

    针对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忽略属性间依赖关系造成分类准确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贪婪选择算法的半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分组改进算法.改进过程中依据不同参数的调整和属性选择技术衍生出3种分组方法,获得不同的改进方式,建立了贪婪选择半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实验采用UCI数据库中选取的数据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改进的分类器具有良好的分类准确率.

    2018年02期 v.50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基于仿生的机器人室内地图构建方法的研究

    李伟;胡雨露;黄继鹏;

    针对现有机器人室内地图构建算法复杂、数据量大、所需设备昂贵等问题,提出一种仿生的室内地图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仿生人眼对颜色信息和深度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进行路径识别与路径测距.通过仿生人类对距离模糊处理的特点,运用模糊集方法进行距离判定与表示.采用二维码对环境中的标志物进行标注,形成地图定位点,通过数据库实现了地图拓扑构建与存储.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机器人能够通过查询数据库中的地图实现在室内自主行走.

    2018年02期 v.5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一个新的未知参数超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

    于海东;刘爽;岳立娟;

    提出了一个新的未知参数的超混沌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基本动力学行为,发现其具有隐藏吸引子特性.利用自适应方法,设计了自适应同步控制器和参数自适应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新系统同步,同步时间短,同步效果好;该方法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

    2018年02期 v.50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TiO2纳米线复合膜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丰慧;曲小姝;刘树萍;杨艳艳;公庆琳;杨晓东;

    采用水热合成和层接层自组装技术,将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K_3PW_(12)O_(40)(PW_(12))和TiO_2纳米线制备成复合膜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循环伏安等手段对复合膜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联机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并将其与单纯PW12薄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膜表现出改进的电致变色性能,光反差达到5.3%;着色和褪色时间分别为2.87和1.13s,复合膜稳定性良好.

    2018年02期 v.50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不同生态环境胁迫胡桃楸的演化结构比较研究

    陈丹萍;由继红;刘丹丹;王晓钰;李岩;徐光照;陆静梅;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吉林省阴生和阳生2种不同生态环境生长的胡桃楸叶片及叶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环境胁迫下胡桃楸叶片和叶柄颉颃逆境的演化结构规律.结果表明:阴生的胡桃楸叶片面积明显大于阳生的;阴生的胡桃楸叶柄表皮细胞平均直径大于阳生的;阴生的胡桃楸叶栅栏组织细胞小、排列疏松,而阳生的叶栅栏组织细胞大、排列紧密;数理统计结构特征参数表现为阴生胡桃楸叶主脉及叶柄木质部管孔链平均长度均小于阳生的;阴生胡桃楸叶及叶柄已演化出颉颃荫湿逆境的解剖结构,这些结构特征均为植物体与荫蔽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结果.

    2018年02期 v.50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 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出苗期根系生理特性及内源激素IAA、ABA含量的影响

    王晓娇;蒙美莲;曹春梅;许飞;陈有军;

    采用盆栽试验,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中度水分亏缺(T1)、重度水分亏缺(T2)、正常供水(CK)和水涝胁迫(T3)4个水分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出苗期根系生理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出苗期根系生长发育及其生理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和时间的延长,根系活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POD活性升高,在水分胁迫初期,根系中CAT、POD活性较SOD响应更敏感,表明胁迫前期主要依赖CAT、POD,后期通过CAT、POD和SOD共同作用来降低氧化伤害;水涝胁迫下,根系活力一直低于正常供水,MDA含量不断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POD活性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不敏感;水分胁迫下,IAA含量降低,ABA含量升高,IAA/ABA比值降低,影响根系正常发育,影响吸收水分和养分、影响出苗.(2)IA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BA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马铃薯出苗期根系通过对渗透物质、保护酶和内源激素的调节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抵抗一定的水分亏缺,但亏缺加剧时,将严重影响马铃薯出苗.

    2018年02期 v.50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 湿地植物燕子花(Iris laevigata)对模拟施氮的响应研究

    曲文静;乔娅楠;王灵艳;包宇;盛连喜;唐占辉;

    选取吉林龙湾自然保护区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燕子花(Iris laevigata Fisch.)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控制实验研究了其在不同氮素添加处理下形态、生理和繁殖三方面特征的响应规律.研究共设置3个氮素处理梯度,即对照(0)、低氮(5g/m2)和高氮(15g/m2).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燕子花株高、生物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对照组的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下的株高和生物量;而叶片数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也逐渐下降;而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等呈现增加的趋势.各处理间,植株的开花物候和花部综合特征有所差异,但开花持续时间、花粉数、胚珠数、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燕子花在氮元素增加的情况下,其生长表现并不佳,反而可能受到抑制.在今后湿地的保护管理中,应科学控制湿地周围农田耕作等人为活动过程中氮肥的使用,避免氮素通过地下途径进入湿地对燕子花种群更新和生长产生影响.

    2018年02期 v.50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组织培养诱导的玉米F1杂交种印迹基因的表达变异研究

    吕睿丽;杨巍;刘宝;张美善;

    为了探索玉米印迹基因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表达变异,以玉米正反F1杂交种授粉后18d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和继代培养愈伤组织12个月.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不同继代培养时间(0,3,5,9,12个月)的愈伤组织中玉米10个母本印迹基因(maternally expressed imprinted gene,MEG)和10个父本印迹基因(paternally expressed imprinted gene,PEG)的表达变异.结果表明:4个MEG和5个PEG在愈伤组织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基因激活或基因沉默的表达变异;与MEG比较,PEG的表达变异更为明显;在9个月及以上继代时间的愈伤组织中变异增多.玉米印迹基因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变异,暗示印迹基因可能在抗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

    2018年02期 v.50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大腹园蛛对小鼠的急毒和亚急毒作用

    韩旭;费虹天;姜明明;董笑赢;郑菲;陶冶;费瑞;

    按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要求,采用健康昆明小鼠,以灌胃染毒方法进行了大腹园蛛急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大腹园蛛粉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大于15g/kg.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判定,该大腹园蛛的毒性分级为无毒.亚急毒实验显示,大腹园蛛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和脏器系数变化及血液和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表明大腹园蛛粉属于无毒物质,这为大腹园蛛的活性开发奠定了基础.

    2018年02期 v.50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长春市文化设施空间公平研究

    胡海德;赵岩;孔德洋;石梦娇;任志彬;刘大千;

    借助GIS技术,构建了定量评价城市文化设施公平性的简明框架,并以长春市为例,实际分析了文化设施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长春市文化设施布局总体上呈现较低的空间公平性,并未显示出对高需求群体的特殊关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空间公平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中注重空间公平分析极为必要.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我国城市文化设施评价的指标体系,能够为城市文化设施的合理布局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2018年02期 v.50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芦苇秸秆对水体中氟离子的吸附研究

    董刚;赵琦玥;冯佳;程革;张建民;谢树莲;

    氟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而吸附是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为了开发更有效的吸附剂,以芦苇秸秆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水体中氟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1)芦苇秸秆吸附剂粒径分布较广,大小不等,多数呈不规则形状,分散性较好,无明显团聚现象,是良好的吸附剂材料.(2)芦苇秸秆吸附剂吸附平衡时间为180min,氟质量浓度为20mg/L时,吸附率最高;溶液中共存的阴离子可影响吸附效果;3%Al2(SO4)3改性后的吸附剂效果最佳.(3)伪一级较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更符合芦苇吸附剂对含氟废水中F-的吸附特性,并以物理吸附为主.该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可促进反应,实验结果符合Langmuir吸附热力学模型.(4)去离子水、氢氧化钠和95%乙醇可作为该吸附剂的良好解吸剂.芦苇秸秆对水体中的氟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一种方便可行的吸附剂.

    2018年02期 v.50 13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 外加电子供体强化四环素在光催化-生物降解直接耦合反应器中的降解

    马跃;王越;赵治权;熊厚锋;

    在可见光诱导的光催化-生物降解直接耦合体系(VPCB)降解盐酸四环素(TCH)时,通过外加电子供体醋酸钠,探究了其对TCH降解和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TCH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时,添加电子供体醋酸钠可以维持载体内部生物膜的活性,对芳香族中间产物的利用率更高;TCH的去除率提高了7.8%,实现了更高程度光催化中间产物的利用;外加电子供体不仅能够强化光催化氧化作用,且能够有效避免光催化中间产物的累积.

    2018年02期 v.50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 纳米银对水体中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

    陈姝颖;李海毅;李昭阳;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银在不同pH值和腐殖酸存在的条件下对水体中硝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银质量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均对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率越高;纳米银浓度为20μg/mL时,第10天抑制率就达到了98%.低pH值条件下,纳米银易于金属离子释放,对硝化细菌的抑制率较高,在pH=3时,第6天抑制率达到最大,为96.97%;在高pH值条件下纳米银容易发生团聚作用,导致硝化细菌的毒性作用减弱,pH=11时在第10天抑制率为54.83%.腐殖酸也能够使水体中的纳米银发生团聚作用,并且能够包覆纳米银降低对硝化细菌的毒性作用.

    2018年02期 v.50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全身超低温冷冻对专业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后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王世涛;杨贤罡;李静;

    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设计,对17名专业田径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中完成计划相同的高强度专项训练课后4h分别进行全身超低温(-100℃~-120℃)冷冻(whole-body cryotherapy,WBC)治疗和室温(22℃~23℃)条件休息,时间均为3min,两次试验间隔1周.结果发现,WBC治疗显著降低次日训练课前的CK、LDH水平(P<0.05,P<0.05)和试验后即刻的自主疼痛感(P<0.01),同时显著提高了次日训练课前的最大功率和最大功率/体重(P<0.05,P<0.05).因此,WBC能够有效地缓解肌肉的损伤程度,促进爆发性做功能力的快速恢复,对竞技体育训练实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8年02期 v.50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下载本期数据